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中国2亿独生子女的残酷现状:童年有多幸福,成年后就有多苦 环球报资讯

来源:李砍柴   发表于: 2023-03-31 14:05:23  

小红书上,看到博主@玉米汤圆的故事,让人很无奈:

毕业后,她考上了公务员,又读了在职研究生,5年前买了房,却没有钱装修。

这几年攒够钱,房子也快装修好了,打算过段时间就接妈妈去住新房子。


(相关资料图)

没想到,妈妈因生病,行动越来越不方便,生活需要有人照顾。

博主请了一个多月的假照顾妈妈,假用完了,又只能请亲戚帮忙照顾了一段时间,但妈妈还是没有恢复。

无法负担护工的她,只能无奈地将妈妈送到养老院住一段时间。

她说,虽然心知肚明,养老院会有很多不上心的地方,但是她没有别的选择。

小红书截图

玉米汤圆的故事,无疑是如今独生子女的真实写照。

当父母老去,需要照顾,却没有人和你一起做决定,没有人搭把手,没有人一起负担护工费。只能独自一人,在父母和工作中,疲于奔命,又无可奈何。

从1980年开始执行计划生育,到2016年开放二胎,全国诞生了1.76亿的独生子女。

现在,这一数字已经接近2亿。

当父母已老,子女尚小,自己却没有可以依靠的人,真可谓“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只能独自扛下所有艰难,一个人活成一支队伍。

30多岁的土豆姐,是家里的独生女,结婚后,孕育了一对儿女。

平时上班,孩子有老人帮忙看护,生活还算平静。

然而,去年10月,婆婆在体检时查出了肺结节,需要手术治疗。

丈夫忙于工作,只能她一人带着婆婆前往医院手术、复查、陪护。

每一次去医院,她都觉得身心疲惫。

今年年初,她的母亲也查出患了疾病。

整个生活,就如同发生了360度的变化。

她每天辗转在医院、公司和家里,疲惫不堪。

“如果我跟老公都不是独生子女,如果有个兄弟姐妹有多好,只想有个亲人可以分担,可以商量。”

她时常觉得自己处在崩溃的边缘,但也只能接受现实,强行打起精神,去迎接每天的挑战。

土豆姐社交平台截图

《生命缘》纪录片中,30多岁的独生子孔旭,让无数人为之泪下。

家中4个老人,1个孩子,生活本来就比较拮据,可惜无情的命运没有放过他。

刚过完年没多久,他的母亲,就因为生病而住院了,还没等母亲好转,丈母娘也住进了医院。

紧接着,他接到了老家的电话,从小疼爱他的姥爷去世了,还没等他从悲伤中回过神,父亲又病了。

医生告诉他,已经做过两次心血管手术的父亲,这次是一场“可能回来,也可能回不来”的手术。

病房里,他强笑着照顾父亲,给父亲喂饭。

面对记者,他再也不能忍耐,掩面抽泣,大滴的眼泪掉在饭里。

“我现在特别想找一个地方,大哭一场,宣泄一下心的压力。”

没有兄弟姐妹的他,凡事只能靠自己,就连崩溃,都要躲着父母,以免他们担心。

曾有人说:“人生就像风中的啤酒瓶,捡起这个倒下去那个,风大一点就全倒了,还哗啦啦乱响。”

但又有什么别的办法呢?

不管压力多大,我们仍旧只能迎头面对。

因为,独生子女的身后,没有别人。如果自己坚持不住,父母和孩子,又该怎么办呢?

2018年,一张名为《独生子》的照片,入选了第26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

展览照片

一间普通的病房里,两张病床中间,一个身穿蓝衣的男人坐着,左手边躺着妈妈,右手边躺着爸爸。

他的身后,可能还有堆积如山的工作,有需要照顾的岳父母,有工作繁忙的妻子,有嗷嗷待哺的孩子。

这个脆弱的背影,是你,是他,也是我,是所有的独生子女们。

在现实的无奈中,我们只能让自己变得强大,逼自己独当一面。

前两天,陪领导吃饭,发现原本爱喝酒的他开始控制起来。

他说:“以前刚工作的时候,觉得自己年轻,酒量好,为了业绩总是陪客户连台转,几乎是泡在酒桌上,常常喝到断片。

这几年,家里老的老,小的小,越发觉得身体的重要,不敢生病。于是开始将喝酒改成喝茶,烟也不抽了。”

作为独生子女,家里的一切都只能靠自己。

为了支撑起整个家,他们不敢贫穷,不敢生病,不敢死,也不敢崩溃。

压力,让很多独生子女觉得,只有努力赚钱,才能有所保障。

他们背井离乡,在大城市打拼,和父母的距离,又成了新的问题。

黄橙是独生女,在北京读完大学后,进入了一家大厂,靠自己买了房和车。

疫情3年,她几乎没回过东北老家。

去年十一,因为太挂念父母,她便临时决定,回了趟老家。

回家后,她却发现妈妈正在住院。

爸爸妈妈都没有想到她会突然回来,一下子有些紧张,爸爸安慰她是小毛病,让她回去上班。

但黄橙找到医生,刨根问底,才知道母亲得了卵巢癌,并且有了扩散的迹象,需要将病变部位切除以后,再看情况决定后续治疗方案。

黄橙请了所有能请的假,陪母亲做了手术。

手术室

然而,即使她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工作,还是耽误了很多项目。

年初,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她辞去了工作,将北京的房子也转卖了,回到了老家。

她说:“父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我,现在是我回馈的时候了。”

如今,很多人为了更好的生计,远离老家,远离父母,在大城市中打拼。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父母生病,却无人照顾。

而父母,也常常因为心疼子女,害怕打扰到他们,生病也隐瞒着。

之前看过一个视频。

网友在异地工作,父母一直跟他说家里很好,不让他回家。

有一次,他瞒着父母,偷偷回到家中,才知道,父亲因为中风,嘴角都歪了;母亲扭伤了腰,行动变得困难。

看见儿子进门,正在吃饭的母亲委屈地哭了起来:“谁让你回来的,不是告诉你一切都好么?”

网络视频

在我们年少时,父母将最好的留给我们,他们年老后,却怕我们担心,给我们添麻烦。

即使受到伤病的困扰,为了不影响孩子工作,也总是报喜不报忧。

父母可以这样,但作为儿女,我们不能坦然接受。

为此,有人在国外打拼十年后,千里迢迢把父母接到身边。

却没想到,面对陌生的环境,他们看不懂电视,没有朋友和娱乐,与其说过来养老,却更像只是为了陪自己的孩子。

网友发言

老家山东的杨阿姨,被女儿女婿接到了北京一起生活。

然而,在女儿家,杨阿姨看着小两口,总有一种在别人家做客的感觉。

即使女婿对她尊敬有加,亲密地跟自己的母亲一样,杨阿姨还是觉得浑身不自在。

女儿女婿很忙,几乎很少在家。

而高楼大厦间,左右邻居不再是熟悉的朋友,杨阿姨只能在楼下跟小区的老太太们打交道,却总觉得格格不入。

大多数时间,不怎么会使用手机的她,只能无聊地坐在家里发呆。

在陌生的环境中,她变得畏畏缩缩,无所适从。

而这,正是很多被迫离家养老的老人的真实写照。

撒贝宁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谈及过这个话题。

前些年,他也曾将父母从老家武汉接到北京。

那时的他,想着既然已经有这个能力,把父母接过来,也才能安心。

但是,他工作繁忙,即使将父母接到北京,相聚的时间也并没有多少。

这让到了北京的父母,不仅见不到孩子,也断了自己的社交圈。

大多时间,两老口只能在家里四目相对。

撒贝宁发言

在大城市打拼的独生子女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要么把父母接到身边,却不得不让他们离开熟悉的地方,过得拘谨又不自在。

要么把爸妈留在小镇和农村,异地养老,一旦父母生病,距离就成了最遥远的阻隔。

拿起工作,就陪不了家人,放下工作,就养不起家人。

怎么平衡工作和父母的关系呢?有人提出了请护工照料。

然而,请护工照顾父母,就必须背负经济压力。

这些年,人工价格很贵。

在厦门某家政服务平台,搜索长期护工,价格几乎都在5500-7000每月。

护工价格

护工的工资,加上父母的其他开销,一个月最少也要一万多。

而大多数人的月薪,却不到一万。

笔者的老家,是湖北的一个小县城,请一个有经验的长期护工的价格,也在3500元以上,比当地的平均工资,还高出不少。

前段时间,有位北京大爷上了热搜。

独自居住在公租房,瘫痪在床的他,半年骂走了20多个保姆。

这些保姆,都是他的独生女儿请回来照顾他的。

而大爷每次生气的理由,都是一些小事,不懂打豆浆、洗碗废水、玩手机……

后来大爷干脆就说,请100个保姆,100个保姆都是这样,干脆就不雇了。

采访截图

很多人都说这个老人刁钻和挑剔,但实际上,大爷骂跑保姆的背后,也是心疼每个月6000多的支出,想替女儿省钱。

高昂的保姆费用,成了子女身上的重担,难以承受。

那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呢?问题也很难得到解决。

根据凤凰周刊的调查,目前各类养老院的收费标准,有如下几个区间。

养老院收费标准

北京西城区的一家中端民营养老院,采用“押金+月金”的模式。

想要入住,需要根据老人的状态,一次性缴纳200-300万的押金,另外,每个月还要缴纳近7000块的租金和餐费。

而在全国各地都有养老院的泰康之家,入门费20万,押金70到230万。

一个月的租金加饮食,最便宜也要接近1万块,一年下来,就要11万左右。

知乎网友发言

公办养老机构,虽然便宜很多,但每年的床位有限,很难能住进去。

深圳有一个网友,在为父亲考察养老院的时候,发现一家价格便宜、条件不错的公立养老机构,每年接收入住人数100人,却有超过2000名老人在排队。

也就是说,从当时算起,他的父亲要等20年才能住的进去。

北京的一家公办养老院,单间每月仅2250元,入住却要排队等100年。

从出生开始就预约,到死也住不进去。

“孝顺”渐渐成了一种奢侈品,成本变得高昂。

这几年,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问题日益凸显,政府也一直在寻找解决的方法。

每一年,都在提高独生子女的补助标准。

很多省市都颁布了独生子女的陪护假。

陪护假

但是,大部分的压力,还是落在了子女的头上。

39岁的伍明明,父亲早丧,几年前,母亲因为中风瘫痪,需要有人照顾。

在家具厂上班的他不得不买了辆二手小货车,每天带着母亲上班。

白天,他将母亲安置在车上,准备好吃喝,工作闲暇就会去看看母亲。

几年后,他觉得母亲每天都要在车上坐十几个小时,会很不舒服。于是他便辞掉了工作,靠着早期学到的电焊技术,在家门口开了家五金店。

但即使是在家里,只要出门工作,他也会带着母亲。

新闻截图

虽然生活仍有诸多不便,但他仍乐在其中,他说:“这么多年都习惯了,妈妈在身边,我的心才踏实。”

豆瓣上,近9万网友组成了“独生子女养老交流群”。

豆瓣小组

其中,关于父母养老最热门的,是讨论如何买保险。

随着父母年迈,健康问题最为棘手。很多人建议给父母买保险,以缓解经济压力。

也有人,给远在家长的父母装上监控摄像头。想父母,就通过摄像头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和他们聊天。

有人给父母买智能手表手环,随时可以监控父母的健康状态。

博主@洛奇人为了让家里的父母住的很安心安全,对父母住的房子进行了二次装修。

将厕所的蹲坑,换成了智能马桶;隔出一间小小的淋浴室;花了几千块,在浴室和厕所贴了日本地板胶,减少父母滑倒的风险。

清单

远在国外的小李,则选择每个月给父母采购生活物资:橄榄油、鲜鱼、藜麦、猕猴桃……

为了让父母保持健康,小李每天打电话催他们锻炼身体。

刚开始,父母很不习惯,总是打电话说别买了,不爱吃,都浪费了。但渐渐的,也养成了健康饮食和锻炼的习惯。

独生子女,是幸福的一代,独享父母的宠爱,也注定是艰难的一代,只能靠一个人撑起整个家。

这是历史造就的困局,是这个时代的困局。

我们能做的,或许只能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关注,也多一些未雨绸缪。

愿全天下的父母,都能够老有所依,也愿全天下所有的孩子,能够从容陪父母过完一生。

作者:进击的苯

编辑:桢桢

关键词:

上一条:晚上身上痒是怎么回事荨麻疹_晚上身上痒是怎么回事|天天实时

下一条:最后一页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