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服务真是太方便了,从环境、住房、养老各个方面给我们提供这么大的帮助。”家住城港新村的李伯伯说道。前进有方向,脚下有力量。近些年来,南通崇川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完善人性化、精细化服务,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从“有服务”到“优服务”,南通崇川争做基层“发言人”,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家门口的优质服务和精细管理,探索基层治理的“更优解”。
(相关资料图)
织密服务网,当好群众心声“倾听者”
上午11点,在南通隆兴佳园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数十名老人正在排队取餐,不刷卡、不掏现金,只要挨个往窗口刷一下居家养老个人二维码,就能快速取走一份荤素搭配的套餐。“天气开始热了,不想烧饭,这里有人专门负责营养搭配,吃得特别健康。”87岁的沈雨妹老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站的助餐服务赞不绝口。隆兴佳园社区是天生港镇街道最早的拆迁安置小区,老年人口较多,社区通过打造幸福餐厅、有声阅读、书画舞蹈、运动娱乐等为老年人打造年轻态、全龄互动的活力都市养老生活,同时发挥家庭医生团队优势,全方位守护老人健康。目前仅助餐这一项,站点日均为周边居民提供餐食100多份。
为弘扬传统美德,提供爱老服务,搭建乐老平台,让居民“老有所依”。社区通过整合各类优质资源,积极打造“15分钟生活圈”,实现步行15分钟就能得到医疗、购物、娱乐、教育等服务,同时结合网格化建设,主动上门,将31项社区服务送到每位老人家中。“一声呼来服务,更呼来幸福。”社区整合网格内商户、职能部门和专业社会力量二十余家,开展入户义诊、爱心理发、心理慰藉、家政看护等关爱老年人公益活动。
同时发挥近邻优势,整合养老资源,不断充实老年群体文化生活, “在学习中养老”成了隆兴佳园社区老年人的共同心声。关注文化养老、精神养老,社区创建银兴学堂,至今已有12期各类课程,学员达500多人次,每年常态化开展歌、舞、太极、鼓类等多门课程,将“网格+文化+养老”相融合,为老人的生活增添了色彩。
践行新理念,甘为城市更新“螺丝钉”
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是南通市崇川区政府重点推进项目,也是居民十分关心的民生实事项目。南通晨苑社区世纪园小区建于1996年,住宅楼18栋,现有600余户居民,作为典型的老旧小区,世纪园去年实施改造后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提升,小区面貌焕然一新。
“小区西门围墙拆除,汽车以后就能通行了,以后上班再也不用绕到双拥路,既方便又省时间。”进入小区,就听到小区居民高兴地说道。在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专门设立了老旧小区群众接待室,用来接待来访的居民,现场解答居民对改造提出的各种问题。前期,不少居民向社区反映,小区西门窄小,日常通行十分不便,希望借助老小区改造将其拓宽。为了彻底解决居民出行的“心病”,社区牵头邀请施工方、设计单位、街道部门等,召开老小区改造协商议事会,协商中各方畅所欲言、亮明观点、提出建议,最终形成改造方案。
如今,世纪园西门安装上了小车自动识别栏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分道行驶,大大方便了小区居民的出行。
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改造的新政策,趁着世纪园老旧小区改造,南通晨苑社区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加装电梯的宣传工作力度,采用工作组分片包干,入户宣传老小区改造政策,同步听取居民需求、了解居民对于加装电梯的意愿,还组织召开“老旧小区加装电梯摸底宣传会议”,现场解答居民对于加装电梯的疑惑、预算费用、安装等各项难点问题,通过此次摸排会议,对于有意向加装电梯单元,鼓励居民与老旧小区提升改造相结合同步加装电梯,在有条件的楼栋逐步铺开。随着小区改造的完成,已经有3部电梯正式投入了使用。
南通晨苑社区逐步建立起社区、业委会、志愿者服务队三方联动协同机制“多方联动”的老旧小区治理体系,使管理实现从“靠社区管”到“自治共管”的转变,进一步提升老旧小区的居住环境,为居民打造幸福舒适宜居的生活。
凝聚新力量,争当城市治理“主人翁”
南通南川园社区老旧小区较多,居民楼下开设餐饮小吃随处可见,给群众带来便利的同时,污染问题也很突出,一边是经营者的辛苦营生,一边是附近居民的怨声载道,社区也时常组织清洗外墙和道路油污,但问题常年得不到根本解决,引发了不少矛盾。
针对这一问题,学田作为市区首个“城管进社区”试点街道,深入推进“城管+社区”联勤联动模式,引导商户将原本外置的油烟净化器改为内置,并安装隔音棉,规划厨房区域。目前,已有一家商户完成了整改,剩余四家也都已着手准备,实实在在解决了老百姓家门口的问题。
城市治理也离不开居民的参与,从“旁观”到“参与”,从“局外人”到“主人翁”,居民自治为旧改小区带来了新面貌,居民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全面提升。
学田苑小区的小游园有一块“拐角”空地,杂草丛生、路面不平。“现在改造好的小区环境整体提升了不少,能不能借这个‘东风’,把这里改造成一个微型花园?”学田苑居民想法在议事亭内一经提出就得到社区的大力支持。社区联合社会组织、居民代表,通过崇川区公益助力计划实施“边角料”公益项目,对小区“边角空地”实施“微改造”,让居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社区变化,鼓励更多的居民成为社区的“主人翁”。
“周边环境的治理,绿植花卉的设计......这些细节都听取老百姓的建议。”学田苑社区书记韩毅颇有感触。国之兴衰系于制,民之安乐皆由治。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人民群众感知公共服务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南通崇川不仅“怎么改”听居民的,建成后的维护管理同样由居民说了算,真真切切“改”出百姓“心里话”。(陈晓霞、周薇、赵冲、姜艳红)
[编辑:奚柯柯]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