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彭文生: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兜底不断加强

来源: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   发表于: 2023-06-19 09:18:59  

彭文生系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

近期,清华五道口首席经济学家论坛以“2023全球金融动荡与经济展望”为主题,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隆重召开。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主办、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国际金融与经济研究中心(CIFER)承办,线上线下相结合,中英双语直播,全球全网共享。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部负责人、中金研究院院长彭文生出席论坛,主持圆桌讨论二“全球金融动荡与中国金融市场”并围绕主题“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兜底不断加强”进行分享。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彭文生在发言中指出,有两个方面特别值得思考:第一个是张晓燕教授提到的这次社交媒体的作用。2008年的时候,有好多美国的小银行倒闭,但是没有发生银行存款挤兑,那一次美国的存款保险机制还是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而2021年时散户做空市场事件汇总,社交媒体、智能手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给未来政府及全球监管机构带来了新的挑战。

第二个是应如何应对社交媒体带来的恐慌传播产生的羊群效应。彭文生提出的办法是全面担保、政府兜底。因为短期内没办法,没办法阻止社交媒体恐慌情绪的蔓延。这一次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做的事情,彭文生观察和理解的就是全面兜底,不仅仅是受FDIC保险的存款,没有保险,超过25万美元的也是得到保障。

彭文生指出,从历史来看,政府兜底的范围、程度越来越大。但政府兜底的可能影响也值得仔细思考,比如政府兜底使得现在预期降息过于乐观,无风险利率继续维持在较高的水平,对于美国债务压力、海外市场等等都会产生很多影响。

彭文生发言速记:

政府对金融机构的兜底不断加强

彭文生

对美国银行动荡的事情,我也做一些补充。前面几位专家都是从最近发展的回顾、原因,未来的演变做了很好的阐述。我就讲我最近的一点体会和思考。中金研究部最近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内部也有很多讨论,对最近的银行事件未来怎么演变。

我觉得有两个方面,前面几位专家讲的之外有两个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第一个是刚才晓燕教授提到的这次社交媒体的作用。我记得2008年的时候,那一次有好多美国的小银行倒闭,但是那一次是没有发生银行存款挤兑的,那一次美国的存款保险机制还是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事后看FDI实际上还是赚钱的。这一次爆发的是存库的挤兑,多少年没见了,这里面当然有其他原因,但是可能一个原因是社交媒体的推动所带来的羊群效应。

我记得2021年的时候在资本市场已经有体现了,2021年散户做空市场,那也是社交媒体起的很重要的作用。不光是社交媒体,现在的智能手机。2008年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苹果的智能手机刚刚出来,很多网上银行没有的,现在存款搬家太容易了,几秒钟,几分钟就搬家了,而且信息来源很多。这一次危机从这个意义上讲对未来的政府或者全球的监管机构带来了一个新的挑战,这方面大家有兴趣的话,我们研究部策略组有一位博士,前几天发了一篇深度报告,解释这个事情。他的报告里面列出来了,如果说银行还没有实现损失,浮亏,硅谷银行的浮亏不是最大的,其他银行的浮亏比硅谷银行大多了,建议大家可以把这个报告找出来看看,这是我第一个感想,就是新的时代金融市场的动荡在数字经济、数字技术时代可能有一些新的特征。

第二个和这个有关系,应对这样的羊群效应,社交媒体带来的恐慌的传播,怎么办?政府怎么办?我不知道,我能想到的就是全面担保,就是政府兜底。因为短期内没办法,没办法阻止社交媒体恐慌情绪的蔓延。这一次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做的事情,你要让我理解就是全面兜底,虽然在不同的时间点说话的口风不一样,有时候说不是全面兜底,但实际上客观的效果,我的观察那就是全面兜底,不仅仅是受FDIC保险的存款,没有保险,超过25万美元的也是得到保障。

也就是说这一次我们和2008年比较,如果这一次金融危机或者银行危机和2008年比较有什么差别?我感觉第一个是社交媒体,数字技术。第二个是政府兜底,比上一次更厉害了。前一段时间《经济学人》杂志还是《金融时报》有一篇文章,就总结战后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政府对金融行业的担保和兜底是什么样的演变,我觉得那个速率很有意思,这个兜底是不断加强的。我们一般理解,兜底在50年代、60年代、70年代,那时候政府控制比较严,兜底比较厉害,80年代金融自由化兜底就没那么厉害了,其实不是,政府的兜底跨越整个70多年,不断加强,这一次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个还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就是政府兜底到底意味着什么。

刚才前面专家也提到,我们现在看到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银行出事了,利率涨到5%了,一年多一点的时间从0到5%,这么快的利息上升。美国M2增长,从2020年20%多,现在负的4%,这么大的货币紧缩,但是市场表现还是不错的。你要看美国的股市表现,看美国信用债的利差表现得不错,市场是很乐观的,怎么解释这个?当然我们可以说时候还没到,货币紧缩还要半年,还要几个月的时间,后面再来。可能也有另外一个解释,就是政府兜底对市场的风险溢价降低的作用,也就是说政府兜底实际上是提高了大家的信心,如果这个逻辑是对的话是什么含义?本来是货币紧缩影响经济,控制通胀,重要的传导机制就是信用紧缩,就是金融出问题。金融确实出问题了,在货币紧紧的情况下,但是政策兜底是比较有限的限制了银行出问题对整个信用紧缩的促进作用。这背后的含义是什么?总体融资条件就是风险溢价和无风险利率,正常的传导机制是无风险利率起来,到一定程度金融出问题,金融出问题风险溢价起来,那时候反而不要加息了,就靠风险溢价的上升来对经济降温,然后通胀下来。

这一次会不会出现这个情况?因为美国政府的兜底,风险溢价上升没那么快,幅度没那么高,如果是这样的话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无风险利率要升得更高,意味着现在市场下半年有三次减息,这个说法可能太乐观了,政府兜底使得现在预期降息太乐观了。这又有什么含义?我觉得这个对其他国家,对新兴市场有非常重要的含义。美国利率上升是因为融资成本上升,是因为风险溢价上升还是无风险利率上升,对其他国家的含义很不一样的。如果是美国风险溢价上升,对其他国家的影响可能就没有那么大,因为投资者对美国不看好,是一个相对的表现。如果是无风险利率上升,美国国债利率的上升升得比较厉害,对其他国家的冲击那可能就相对比较大了,所以我觉得这也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下一步怎么演变,所以我自己的一个观点就是政府兜底,第一美国政府兜底对海外市场未来不是好的事情,因为美国的无风险利率,美联储加息不会像市场预期的很快减息。

美国国内可能也有一个重要的含义,就是风险溢价下来,无风险利率继续往上走或者无风险利率在相当长的时间维持在高位,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金融风险的压力从私人部门转移到政府部门了,因为无风险利率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维持很长时间,美国的国债怎么办?最近几天大家看很多讨论,债务上限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利息支付负担很重,如果是风险溢价起来导致无风险利率下来,经济还是受到降温的影响,但是美国政府的债务压力小了,现在是政府兜底,私人部门的债务违约的压力小了,但是政府的债务压力就大了,这个会怎么演变?当然很多人都说不大可能,美国政府违约,但是利息支付这么高,怎么消化?所以这些我觉得可能都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是社交媒体、数字经济,一个是政府兜底可能后续的影响。

关键词:

上一条:【世界热闻】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4797批次食品 不合格样品21批次

下一条:最后一页

推荐内容